Thursday, May 15, 2008

20080514 石堵河道恐有滯後災難

clipped from www.mingpaonews.com

【明報專訊】香港大學地球科學中心總監、前土力工程處長麥隆禮博士 (Andrew Malone)指出,根據四川岷江區域過往的地震及研究報告評估認為,大地震後的短期內,汶川縣北部極有可能出現大型山泥傾瀉及山洪的滯後災難(delayed hazard),山泥體積更可能恍如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一期(180米)高度。麥隆禮相信,內地的地質專家正跟進有關滯後災情,包括有效地控制岷江上流的水流量。

專門研究山泥傾瀉的麥隆禮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,距今次震央汶川100公里外的疊溪,1933年8月25日曾發生7.5級大地震,在地震後的45日(10月9日),因地震墜入河道中央的山泥形成一道高160米的自然堤壩,突然倒塌,洪水湧出淹死附近逾2500名村民,400人不知所終。有研究指當時逾6800間民居被,洪水至250公里以外。

麥隆禮表示,按地質歷史發展的資料評估,今次四川大地震後極有可於能大型山泥傾瀉及山洪,在汶川縣的北部發生。「倒塌的山泥,極有能如國際金融中心一期的高度。」

他指出,岷江的江水由北向南流,沿途經過汶川縣等地。地震發生後,汶川上游的高山有山泥及巨石墜下,堵截河道,日積月累成為一道自然山泥堤壩,上游的江水於壩前成為一個大湖,湖面直徑可長達20公里,這現象亦稱為「堰塞湖」(Landslide Dam)。

湖水重力日增,堰塞湖一旦未能承受壓力,便會突然崩潰,湖水會混合山流到下游,造成大量居民傷亡。

麥隆禮曾在港府工作20年,包括出任副地政工務司,在1994至98年間出任土力工程處長。現時在港大地球科學系出任榮譽教授的麥隆禮,專門研究山泥傾瀉,以及天災的風險評估與規劃。

 blog it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