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May 15, 2008

20080514 百公里地面每秒震幅逾米 美國地質局(USGS)搖晃度數據

clipped from www.mingpaonews.com

【明報專訊】監察全球地震及海嘯活動的美國地質調查局,於中國四川省汶川縣發生7.8級大地震後,按國際聯網取得的地震搖晃度數據,製作四川大地震「地震搖晃度」(Shake Map)示意地圖。本港地理信息專家指出,從地圖中可見汶川地震發生之際,有達100公里地區的地面,出現每秒上下波幅達1.16米(半口大門高度)的搖晃,地震重災區由汶川開始,向東北方向延伸逾100公里的範圍。

本港的衛星圖片及地理信息系統專家李偉鵬指出,美國地質調查局(USGS)參與全球地震及海嘯的監察多年,該局監察全球各地的重要天然災害,包括今次在四川省汶川縣發生的7.8級大地震。除了在美國設置7000個地震台網絡,以取得在地下、建築物內等不同地方的實時地震資料外,該局與逾80個國家組成聯網,以取得全球128地點的地震資訊。截至去年4月,單在四川省內的地震探測點便有3個。

李偉鵬指出,調查局會透過大型電腦,將網絡取得地震時的實時資料,製作成各類地圖信息,包括「地震搖晃度」(Shake Map)等地圖。從地圖可見,地震時汶川縣東北一帶(圖中紅色區域),錄得修訂加利地震烈度的10級或以上烈度,地面每秒鐘上下波幅高達1.16米,大多數磚石建築及木屋均連地基摧,鐵軌出現彎曲情。

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副教授陳龍生指出,震央區受嚴重破壞地點,以線狀形態分佈,包括汶川縣及附近城鎮,相信地震沿汶川附近的峽谷斷層所發生。

對於地震預警,研究滅災及防災的香港大學副校長李焯芬指出,截至現今人類也不具備預測地震的能力,強如美國擁有的尖端科技,也無法成功預測地震的發生。他建議,未來重點要加強建築物的抗震力,以減低一旦發生地震的傷亡。

對於蟾蜍大遷徙等徵兆,李焯芬指出,至今無科學根據顯示這類現象的預震能力。他指出,中國於1973年能預報遼寧海城大地震的發生,主要由於大地震發生前,出現多次的小型地震,密度亦不斷增加,才令有關當局能成功預測。迄今為止,地震也大多在毫無先兆下發生,李焯芬說難怪美國人也嘆謂﹕「地震預測是一項藝術,不是科學。」

 blog it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